2022-223
ONCOGENESIS|肠道肿瘤类器官的应用研究类器官(Organoids)类器官是一项创新性较高的研究技术,近几年来受到科研人士的追捧和广泛好评。目前,我们国家在政策层面也给予了大力地支持。2021年科技部发布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研究与器官修复”重点专项中也特别提到疾病类器官模型。什么是类器官(Organoids)?类器官属于三维(3D)细胞培养物,包含其代表器官的一些关键特性。类体外培养系统包括一个自我更新干细胞群,可分化为多个器官特异性的细胞类型,与对应...
查看更多
2022-223
2022-223
细胞培养过程中出现支原体污染,该怎么办?加油新学期谨记:对抗污染,预防大于一切!在细胞培养过程中,很多小伙伴儿一直受到支原体污染的困扰,我自己养的细胞曾经也遇到过支原体污染,深受其害呀!针对于支原体污染来说,大家一定注意预防!如果已经发现了一丝丝污染迹象,就要做到早发现、早挽救!如果细胞能够救回来,还是可以继续实验的,不耽误实验进度。不过,确实也很难*清除??!如果说实在救不回来,那就再买一株新的细胞吧!最后,要买细胞的同学和老师,可以电话或邮箱联系我们哦!支原体污染对细胞培养...
查看更多
2022-125
2022-111
原代心肌细胞间作为主要研究模型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研究,经过长期的尝试,我们实验室找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积累了一些经验。总结如下:1、细胞分散和接种均匀度分离出来的心肌细胞在溶液中Ca2+的作用下容易结块,因此,在差动贴壁前后,应将心肌细胞轻轻吹吹多次,形成单一分散状态。接种后,心肌细胞应均匀分布在培养板上避免细胞聚集到培养孔中心另外,将培养板放入培养箱后,用滴管轻轻吹每个孔中心部分2~3次,但要特别注意避免污染。2、成纤维细胞的抑制和血清类型的选择成纤维细胞比原代心肌细胞间...
查看更多
2021-1213
细胞培养基是人工模拟动物体内细胞生长环境,维持细胞体外存活和增殖的营养基础。它的主要功能是为细胞提供合适的pH值和渗透压,以及细胞自身不能合成的各种营养物质。细胞培养基系列产品包括旨在支持和维持细胞系生长的产品,适用于多种哺乳动物细胞和细胞系,经过长时间的测试和验证。我们开发的即用型培养基产品包括粉末和浓缩物,可以满足您的实验设施和预算的双重需求。培养基中特别添加了能有效改善细胞生长状态的营养成分和针对不同物种特选的优质培养基,适用于各种干细胞的体外培养。1、预先加入稳定形态...
查看更多
2021-1124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荧光素(Luciferase)是自然界中能够产生生物发光的酶的统称,其中萤火虫荧光素F-Luciferase和海肾荧光素R-Luciferase具有代表性。研究者利用荧光素酶开发出一套极其灵敏且使用方便的基因报告系统。目前,双荧光素酶通常是指萤火虫荧光素酶和海肾荧光素。这两种酶的主要区别:1.物种来源不同;2.它们的底物和辅因子不同;3.发光的颜色不同。萤火虫萤光素酶是一种胞内蛋白,从甲虫(Photinuspyralis)中分离得到,大小为61KDa。在...
查看更多
2021-118
作为主要的研究模型,原代心肌细胞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研究。那么我们在研究过程中都要注意些什么呢?1、新生鼠年龄的选择新生鼠心肌细胞在出生后3天内具有部分增殖能力,而成年鼠心肌细胞为终末分化细胞,不再具有分裂增殖能力。因此,大鼠出生时间越短,离体心肌细胞存活率越高,越容易贴壁。大量观察表明,选择1~3日龄大鼠分离心肌细胞进行原代培养是理想的,尤其是半日龄大鼠。2、消化酶的选择和使用新生大鼠原代心肌细胞间可采用组织块法和消化法分离。前者较少使用,因为难以获得密度均匀的细胞和控制成纤...
查看更多